基本介紹
黃皮雞,用儋州木棠本地小種雞與新鮮洗凈的黃皮樹葉制作而成,是儋州近年來流行的一道美食。眼下正是海南黃皮成熟的季節(注:黃皮一般在5-7月成熟),隨著儋州市大力宣傳推介,到儋州摘黃皮、吃黃皮雞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
歷史由來
儋州黃皮雞是祖輩留下的傳統吃法,很久以前,儋州人用鹽水、雞、黃皮樹葉放到鍋里在一起煮,當地人都稱之為黃皮雞。近些年,在海南國際旅游島大形勢下,這道流傳不廣的鄉土美食逐漸發揚光大。
作為傳統美食,儋州特產的黃皮雞歷史悠久。在儋州,大成鎮南吉黃皮雞最為出名。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是南吉村百年黃皮園品牌打造成功,帶動南吉黃皮雞品牌崛起;
二是南吉黃皮雞推介有方,先后在2014年8月的儋州市文化廣場舉辦的“品柚賞月游子歸”和12月的冬交會上亮相宣傳,其縷縷清香的黃皮味和肥而不膩、鮮嫩爽口的肉質感,給島內外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制作方法
黃皮雞做法有多種,儋州黃皮雞做法以蒸為主。挑選儋州本地2-3斤小種雞,將雞殺好洗凈,用鹽等在雞身上揉搓,使之入味。
然后將整雞放入鐵盆,鐵盆置于大鍋中,鍋底加入少許水,以不沒過鐵盆為準。鐵盆中放入多種當地特色食材佐料,再將黃皮樹葉蓋于雞上,慢火高溫蒸半小時。
揭開鍋蓋,騰騰熱氣中,用筷子撥開層層黃皮葉,一股黃皮獨有的清香味撲鼻而來,整只雞泛著微微黃色,表皮油亮充滿光澤,用手輕輕地撕一小塊并沾上一點特制醬汁放入嘴中慢慢咀嚼,那種美味令人回味無窮。
美食特點
黃皮雞色澤淡黃光亮,黃皮葉的淡淡清香完全滲透到雞肉當中,絲毫沒有油膩之感,蘸著盤底的雞湯吃,滋味更加醇厚,讓人百吃不厭。
黃皮雞有四個獨特之處:
一是雞種是當地傳統的小種雞,在黃皮園內自然孵化;
二是放養和圈養結合,雞在黃皮樹下生長,除喂食外,還吃白蟻、蚯蚓、黃皮果等;
三是黃皮林下養殖的小種雞免疫力強,很少有疾病,雞煮熟后,皮油光滑亮,色澤淡黃;
四是制作黃皮雞,佐料主要是黃皮果、黃皮樹葉、黃皮根和黃皮寄生,確保美味的同時又起到相應的保健效果。
相關閱讀
目前儋州大部分的農家樂的接待能力有限,每逢節假日,許多游客排隊等著吃黃皮雞,一些游客吃完后還打包一兩只帶走,當地店主建議游客在去吃黃皮雞之前,最好打電話預約,以免等待的時間過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