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29日,儋州市“十大名菜”與“十大小吃”評選結果公示,經過初賽、復賽、網絡投票、決賽,2016年“儋州十大名菜”評定結果正式出爐。報名參加該市“十大名菜”評選的菜品,多達133種。各式菜品,無不撩撥著人們的味蕾,色香味俱全的“十大名菜”最終亮相,讓我們領略儋州十大名菜的無限誘惑吧。
名菜一:包豆燉土雞
包豆燉土雞,是儋州市中和鎮高原村推出的一道原生態湯品,采用村里的土雞為主材,宰殺斬塊后,飛水下姜片和蒜蓉炒香,再用自種的荷包豆飛水去青味煲燉,邊燉邊撇去浮沫,加入適量鹽味精燉至湯色略帶奶白,豆子粉軟。
包豆燉土雞成品入口極鮮,豆子粉軟柔細。令人食欲頓開,極富有營養,是村里酒席上的一道創新力作。
1962年,現代文學家郭沫若赴儋州中和古城參觀考察期間,當地熱情的人們用此豆贈予郭老,郭老回京后復信,稱贊不已。如今,儋州中和古城美食組高原經濟合作社,在制作人陳孟武努力下,推出了包豆燉土雞。
名菜二:松濤鳙魚(風味)
松濤水庫是儋州市著名的旅游區,水庫水質好,浮游生物豐富,是良好的淡水魚產地,水庫魚自然成長,魚肥而不膩,肉質細甜而不澀。
作為制作人,儋州名廚羊達儂介紹,松濤水庫風味魚,選用優質原料,去鱗、去鰓、去骨,風干2—3小時后,用20多種輔料、調料密封腌制8小時以上,用純香玉米油進行炸制,待表皮金黃后撈出瀝油,改刀裝盤即成。成品具有色澤紅亮、魚皮酥香、肉質肥嫩、味道鮮美的特點。
羊達儂介紹,腌制后的松濤水庫風味魚,可密封保存,長期使用,隨用隨取,現炸現吃,方便快捷,適合家庭儲存及飯店備貨。松濤鳙魚(風味)可謂物美價廉,老少皆宜。
名菜三:北岸脆皮雞
制作者高澤湯介紹,得益于儋州北岸地區火山巖地帶水質好,農村散養走地小種雞,是自然生態品種,主要吃稻谷、青草、雜蟲生長,肉質好。儋州北岸脆皮雞具有先天優勢,他透露,脆皮雞制作方法為:用十多種香料腌制12小時后,用蜂蜜、米醋上皮水涼干后,燒油炸到熟皮脆,色澤紅亮就可用。
值得點贊的是,薄薄的又酥脆無比的外皮,火候真的是恰到好處,鮮嫩入味骨香營養價值豐富看看就有食欲。
名菜四:南吉黃皮雞
由儋州南吉黃皮種植專業合作社監制,制作人為符克留。
南吉黃皮雞也稱儋州黃皮雞,屬本地土雞種,在黃皮樹下、田野山林間放養,以黃皮葉、黃皮根須、黃皮花、黃皮果、稻谷、玉米、花生餅、青草粉等原料飼養。黃皮雞是儋州市民間特色美食中不可多得的菜肴,系祖輩們用來招待親朋好友和貴賓的上等菜肴。制作者透露,南吉黃皮雞主要以黃皮葉為原料,加配葛根、枸杞子粉等8種名貴中藥,經七八道烹飪廚藝程序,慢火蒸熟,內質柔韌、骨脆清香,吃了回味無窮。
據了解,黃皮雞具有滋陰補陽、益氣補血、提高免疫力、預防感冒、有祛斑美容、延年益壽之功效。
名菜五:紅魚干燜花肉
“儋耳龍門激浪千秋多記事,紅魚灣海洶濤萬丈幾經人。”這是儋州市木棠鎮黨委書記吳啟養撰寫的一副對聯,對聯意指儋州(儋耳)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的地方,紅魚產業也是一個傳統產業,儋州紅魚干味道很好,然而卻來之不易。
儋州紅魚象征著“鴻(紅)運當頭,紅紅火火,年年有余(魚)”的美好寓意,因此在儋州及周邊地區,自古以來就有“無魚不成宴”的說法,沿海漁家“三牲”拜祖必有魚,尤以紅魚為上。
紅魚干燜花肉的制作人許堂德說,漁民捕撈到紅魚后剖開,在海上或曬干或風干,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而燜花肉用的白馬井土豬,是本地人放在荒地喂養,吃地瓜葉、通心菜或家里剩的米水飯菜喂養而成,具有肉質細軟、味道醇香有嚼勁、肥而不膩等優點。這兩種原料結合,更是成為當地的獨特風味,是酒席上不可缺少的菜肴。
名菜六:東坡荷香肘
公元1097年,曠世全才蘇東坡被貶儋州。居儋三年,他創辦的東坡書院大力傳播中原文化,培養了海南歷史上第一個進士符確。明代進士唐胄贊曰:“瓊之有士,始乎儋;瓊之士,莫盛乎儋!”
蘇東坡居儋期間,同時作為美食家的他,引導和親手創制了不少美食。“東坡肘子”,就是當年由蘇東坡結合儋州當地氣候以及飲食習慣,用新鮮荷葉煮制肘子而成,清香可口,深受當地民眾喜愛,故得名“東坡荷香肘”。
此次參賽選手王利波,制作了東坡荷香肘。王利波說,為弘揚東坡文化,他結合傳統制作方法和現代烹飪技藝,選用儋州本地黑豬前肘、新鮮荷葉和廚師手工制作的酥皮,經過精心秘制,色澤金黃,表皮酥脆,肉質清香可口。
名菜七:排浦海蝦
儋州排浦,在明代嘉靖年間稱同慶里,設立英南墟(田頭墟),不久又設南華墟。清朝光緒年間,田頭墟被毀焚。在海邊建立福賢村,今鎮中心小學附近,村民以“小排”(即舢板)出海打魚為生。漁歸時,小排集中停泊在水邊,水邊被稱為“浦”。于是,村民們也將福賢村稱為“排浦”,即小排停泊的水邊。后來,這個稱號泛化為全鎮名稱。
排浦鎮海岸線長19公里,海洋資源豐富,盛產紅魚、石斑魚、鯧魚、馬鮫魚、魷魚、墨魚、海參和對蝦等,鮮活生猛,頗為出名。基于此,在排浦吃海蝦,成為該鎮一大特色。
排浦海蝦制作者羊裕群說,此菜主要原料是蝦肉,口味鮮香,主要工藝是炸,整只蝦肉裹著厚厚的土豆絲,看著毛茸茸的金黃色小球,咬在嘴里,一種外酥里嫩的感覺,很適合作為節日的菜肴。
名菜八:酒餅簕[lè]燉海鴨
春江水暖鴨先知。儋州瀕臨北部灣海域,有不少漁民在入海口附近清理河湖或池塘,養殖跑海鴨。“跑海鴨就是要追著海水跑。”養鴨大戶陳漢洲道。
據了解,儋州跑海鴨蛋除了暢銷海南多個市縣,還遠銷廣東、浙江、四川、重慶、山東等地。
跑海鴨蛋緣何如此暢銷?據科學測定,吃海洋生物長大的跑海鴨,自身及其生產的跑海鴨蛋營養豐富,能起到延緩衰老、清理血管、增強記憶力的作用,并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以及多種維生素。
儋州廚師鄭造邦,創制了酒餅簕燉海鴨。他介紹,本菜肴就地取材,采用野生長于本店已達30余年的酒餅簕和放養于本店海水池塘的老母鴨為主料。經過燉制使酒餅簕的微辛、微苦之味浸入鴨體,與老鴨的微咸、微甘之味完美結合,口感特別,回味悠長,具有祛風散寒、利水、滋陰養胃之功效。
名菜九:東坡扣肉
《禮記·玉藻》載:“君子遠庖廚,凡有血氣之類弗身踐也。”孟子引用過來諷諫梁惠王,不忍看見宰牛,“故以羊易之”。漢代賈誼在《新書·禮篇》中作了引申:“故遠庖廚,仁之至也。”對于飽讀詩書、深諳儒家文化的蘇東坡而言,不可能不知道“君子遠庖廚”的古訓,但他卻屢次“近庖廚”,且烹出了不少美味。
“東坡扣肉”是以蘇東坡名字命名的菜肴。蘇東坡在《食豬肉》中記載:“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者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東坡先生謫居儋州期間,也將此菜傳至于此。
“東坡扣肉”這次入選名菜,其創制者陳生強說,此菜經過滾、炸、煮、蒸改制成方塊,再以好的調味醬配制,此肉酥香味美,肥而不膩,而且造型美觀。
名菜十:光村沙蟲
儋州的光村沙蟲,又稱“海腸子”,學名“方格星蟲”,產于沿海灘涂泥沙之中,長兩寸左右,狀若蘆芽。
據當地漁民說,在滿月的晚上,沙蟲浮到淺海水面時為捕撈最佳時段,特具補腎壯陽之效。光村的沙蟲做法通常有兩種,即爆炒和煮湯。其中,“三色沙蟲”已成為海南的知名菜肴。
“光村沙蟲”創制者符天翔說,光村沙蟲產于沿海灘涂泥沙中,光村灘涂資源豐富,盛產沙蟲。光村沙蟲以出產個體適中,肉肥厚嫩而聞名。光村沙蟲營養豐富,具有高蛋白質。光村沙蟲烹飪技法多樣,但此次參賽時,這道菜采用香炸與白灼烹飪做法,具有鮮、嫩、脆、香等口味,深受食客們喜愛。
相關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