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人都知道有海南粉、陵水酸粉、抱羅粉等粉類美食,但聽過譚攬粉的人卻寥寥無幾,這種正宗的、傳統的、專屬定安特色的風味美食,只有在定安縣定城鎮才可以品嘗的到。
潭攬粉由米粉與豬(牛)肉干、香菜、芝麻、香油、花生,再淋上一勺用黑木耳、竹筍等熬成的鹵汁等色味獨特的佐料腌制而成,乍一看,與海南粉的配料差不多嘛,其實,定安潭欖粉屬于海南腌粉一族,繼承了海南粉的精華,是海南粉的后起之秀,現在在定安隨處可以吃到美味的潭欖粉。但之前,潭欖粉其實遠遠沒有仙溝粉出名,非定安人知道的,也只是仙溝粉,而非潭欖粉。
很小的時候就知道,定安粉分為兩個“派別”--仙溝粉和潭欖粉,當年不論是早餐,還是夜宵,走在路上都會時而傳來一聲“來碗仙溝粉”,而潭欖粉叫的少,至于為啥同一碗粉,出現兩個作系,只是隱約記得當年聽老街的老人講過,定安仙溝鎮和潭欖村的兩個人一起去澄邁瑞溪鎮拜師學藝,在學藝有成的同時,他們兩同心協力,在師傅的教授基礎下,經過多番研究,腌制出了獨具另一番特色的定安粉。學成歸來,他們一起在仙溝開了一間小店,這小店無名無姓,名聲卻傳十里八鄉。
每天,從鄉下上來趕集的人都吆喝著“去仙溝吃碗粉”,久而久之,仙溝粉便取代定安粉,成為定安地方的代表性小吃。后來,生意越做越大,父業子承的傳統觀念,讓兩人產生隔閡,繼而引發矛盾分家。另一人將店鋪開到潭欖村,于是“潭欖粉”與“仙溝粉”形成拉鋸戰,直至今天。至于今日,為什么在定安潭欖粉的名聲反過來“大于”仙溝粉,估計是潭欖村靠近縣城,接觸本地及外來人口較多,自然而然形成的名聲吧!
仙溝腌粉(圖)
要說在定安,正宗的譚攬粉在定安縣城安達老市場里面的樓梯底下可以吃到,正宗的潭欖粉每天排隊都很難買到;而正宗的仙溝粉,當然是仙溝鎮的老市場里面了,一排老舊的平房一字排開,樹蔭下坐滿了吃粉的人,不論男女,不論老少。那些老街小巷里或者是市場旁那些裝修得并不豪華但清潔干凈的小店,也只有在這些看上去不起眼但能賣出好滋味、好價錢的粉的口味更地道、更正宗。
潭欖粉在定安之所以頗受人們歡迎,不僅僅是它獨特的口味,更主要是它具有一種獨特的氛圍,每到過節或“公期” 時許多人家里總會準備這道美食招待客人。定安人辦婚事,男方一般“做酒” ,而女方則“做粉”,從中你可以發現它已經成為了當地的一種飲食文化。(余味海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