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萬寧是著名的“中國檳榔之鄉”“國家檳榔示范基地”,素有“海南檳榔半萬寧”之稱。2016年5月,經過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商標局的形式審查、實質審查、初審公告和商標公告,“萬寧檳榔”符合地理標志證明商標的申請條件和要求,獲得商標局頒發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證書,成為萬寧市首個獲得國家商標局認定的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萬寧人吃檳榔是很講究的,首先是把檳榔切成片,然后粘上佐料(用貝殼粉調制成膏狀物)卷上老葉,再放進口里細咀慢嚼。初時味澀,并有綠水,待吐完綠水又生丹津,吃后臉紅耳赤,頭暈目眩如醉酒一般,正如蘇東坡即興寫的“兩頰紅潮曾嫵嵋,誰知儂是醉檳榔”的詩句。如今萬寧人吃檳榔,種檳榔方興未艾,吃檳榔的習俗代代相傳。
雖然海南萬寧盛產檳榔,但嚼檳榔不是海南萬寧人的專利,海南其他市縣與內地有許多地方也流行嚼檳榔,尤其是湖南人,其對檳榔的喜好程度與需求量可能不亞于海南。只是海南人喜好嚼青果,而湖南人則偏愛嚼干果。也許是喜歡吃辣椒的湖南人覺得嚼干果更加來勁吧。
目前,萬寧已全面啟動檳榔生態產業園建設,現有檳榔初加工的農戶、合作社和小微企業共252家,檳榔深加工企業3家。2015年,全市檳榔鮮果加工量約21.5萬噸,初加工干果產量5.04萬噸;實現檳榔產業總產值24.79億元,農民從檳榔產業中獲得人均純收入3476元,占全市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27元的30.2%。檳榔成為增加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的搖錢樹。
海南的老百姓自古以來就喜歡食用檳榔,因為檳榔有除濕消暑、殺蟲驅瘧疾等作用。尤其在高溫濕熱的海島地區,嚼檳榔能夠消暑除濕,化積氣,疏通腸道,驅除寄生蟲;檳榔中還含有少量興奮劑的成分,嚼了有喝酒微醉的感覺,尤為體力勞動者所喜歡。
檳榔位列四大南藥之首,其藥用、食用在我國已經有1000多年的歷史。全世界目前有近10億檳榔消費人群,我國也有約1億人食用檳榔。海南現有230萬農民種植檳榔,檳榔已成為海南第一大熱作經濟。業界人士認為,由政府牽頭帶領地方申報國家新產品原料,可以更好地發展海南檳榔產業。只有檳榔進入國家食品原料目錄,海南檳榔產業才可以更好地做大、做強,并實現健康、良性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