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種植椰子至少有著兩千年的悠久歷史,其產(chǎn)量占全國總產(chǎn)量的一半,是海南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成員。海南最北部文昌市的椰子產(chǎn)量最大,獨一的椰子研討所便設(shè)在這里。
椰子全身都是寶,可生產(chǎn)30多個種類200多個品種的產(chǎn)品。
椰子水具有滋補、清暑解渴的功效;
椰肉則含有蛋白質(zhì)、碳水化合物和豐富的油脂,可以做成椰子食品和椰子油;
椰子外衣是非高等床墊、無機胖與紙漿等纖維本料;
椰子軟殼則可做成椰殼活性炭與椰雕工藝品。
全身果肉、果汁、果殼皆有用處的椰子,竟然只是一個舶來品?
最早的傳說來自海南黎族的先民越人,在漢朝,就有個“越人王”的傳說。相傳,有次越王大勝,慶祝時疏于防范,被奸細暗殺,割下頭顱懸掛在旗桿上,通知敵人攻寨。敵軍進攻時,射出的箭矢紛紛落在旗桿上,旗桿長高變成椰樹,箭矢變成椰葉,越王的頭顱變成椰果,敵人被嚇得不戰(zhàn)而退。椰樹也自此成了黎族的象征。
另外一種更靠譜的說法則比較盛行,海南島上原本沒有椰樹,最早的椰子來自馬來半島,數(shù)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從馬來半島的椰樹落下,被潮水帶入海中,開始漂泊,這樣艱險的旅程持續(xù)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顆椰子率先登錄了海南島,最終一顆椰子最終繁衍出了一片椰林。
除了小販叫賣的椰青,剩下那幾位,分得清誰是誰嗎?
海南椰子有黃、紅、青三種,這個看椰子的外皮就能分辨出來,但……帶皮青椰子、椰青、毛椰子、椰皇和芽椰這幾種,你們分得清誰是誰嗎?
青椰子削皮后,專用來喝汁的椰子叫做椰青;長大后,老椰子蛻皮就有了毛椰子;拋光破殼食其肉,這時候的椰子,稱它為椰皇;而成熟發(fā)芽的椰子我們尊稱它為芽椰。
我們在市場上買的帶皮青椰子或削了皮的椰青,都是未成年的椰寶寶,大部分只用來喝水解渴的哦。
除了削其皮,喝其水,它們白嫩嫩的肉同樣極具誘惑
一般來說,椰青殼內(nèi)的果肉比較白嫩,可以用勺子挖著吃,也可以打成椰奶或做椰子雞湯的輔料。
稍微老一些的椰皇肉可以挖出來刨成細細的椰絲,可以做成那種有人愛有人嫌的“椰子味”椰蓉食品。
也可以削成面積稍大的薄片,烘干,加上或甜或辣或咸的調(diào)味,就變成椰子片。
在加工的時候少兌幾份水,椰漿會看起來更稠,就成了脂肪含量最高椰奶油
隨著椰子的老去蛻變成芽椰,此時椰殼里的汁水被慢慢收干,椰肉也變得又薄又硬,取而代之的是一坨逐漸填滿空腔的“小肉瘤”。
這顆小球?qū)W名叫「椰胚」,不光能吃,簡直是人間美味,試吃過的都懂。
隨處可見的海南椰子,為什么價格不一樣,為什么賣那么貴
有游客環(huán)島游發(fā)現(xiàn),海南每個地方的椰子價格都不太一樣。在三亞買一個椰子需要10-12元,而跑到陵水可能只賣9元,一路到文昌可以買到5元一個的椰子,在海口則有6元,7元,8元不等的價格。
椰子也會根據(jù)地方,椰子大小,新鮮程度及椰子產(chǎn)量的不同,價格也會不一樣,這個是一個很正常的現(xiàn)象,因為椰農(nóng)雇人摘椰子需要費用,運到集散點,以2-3元左右的價格賣給集散點的一級收購商,一級收購商會再以3.8元到5元的價格賣給從瓊海、文昌運往海口的二級收購商,最后由二級收購商把椰子直接送到零售商店手里,這樣算下來,椰子從采摘下來到賣到市民手中,至少要經(jīng)歷幾道轉(zhuǎn)手,這就是椰子在海南各地的價格不一致的原因。
而且在這幾年來,海南椰子的價格也是一漲再漲,從最初的09年的五六元一個漲到現(xiàn)在的普遍8-10元一個,甚至有不少地方漲到15-20元,這和椰子生產(chǎn)運輸?shù)某杀九c物價上漲有關(guān)。

發(fā)表評論
匿名網(wǎng)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