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鸚哥嶺發現黃肉牛肝菌新種,觸摸會變色

特產資訊評論5,218閱讀模式

近日,海南省鸚哥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監測科工作人員蔣帥和海南醫學院藥學院教授曾念開進行課題組合作,經過多次的野外考察,在鸚哥嶺發現牛肝菌一新種,該種在分類上為牛肝菌科黃肉牛肝屬的成員。日前,該研究已發表于國際主流的分類學雜志《PHYTOTAXA》上。因其模式標本采自海南鸚哥嶺,故該新種命名為海南黃肉牛肝菌。

海南鸚哥嶺發現黃肉牛肝菌新種,觸摸會變色

海南黃肉牛肝菌(圖)

“海南黃肉牛肝菌主要特征是個體大,菌蓋直徑成熟時可達20公分,而其他牛肝菌,菌蓋直徑通常不超過10公分,其口味香甜,具有清熱解煩、養血和中、追風散寒、舒筋和血、補虛提神等功效,是中藥制劑“舒筋丸”的原料之一;又是婦科良藥,還可用以治婦女容易得的某些婦科疾病。”曾念開介紹說,最為有趣的,是其奇妙的變色現象,用手觸摸菌蓋下的菌孔以及菌肉,會迅速變藍色,之后再變成紅色,最后變為黑色。

海南鸚哥嶺發現黃肉牛肝菌新種,觸摸會變色

海南黃肉牛肝菌(圖)

據介紹,曾念開和蔣帥最早于2009年在鸚哥嘴好漢坡的林地內發現海南黃肉牛肝菌生長,2013年和2015年又先后在好漢坡和鸚哥嶺南開鄉采集到標本,他們通過多次采標、做科學比對等系列工作,對該種進行相關的物種描述和研究鑒定,歷經7年,該研究于近日發表出來。

鸚哥嶺保存完整的熱帶雨林,孕育出色彩紛呈、形態各異的牛肝菌。牛肝菌一般是指那些生長于地上,子實體肉質,容易腐爛,且子實層為密集菌管的真菌。現在世界上已知有1300余種。牛肝菌的大多數種類能與殼斗科、龍腦香科、松科等植物形成共生關系,在森林保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的研究發現,牛肝菌還是一些陸龜的美食。

weinxin
techanchaxun
微信公眾號
在微信里搜索【椰島農事】或【techanchaxun】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可及時獲取每日最新推送。
海島小哥
  • 本文由 海島小哥 發表于 2016-09-27 20:15:48
  • 【椰島農事】主編,感謝您的關注和支持。
匿名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