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黃蠟石,因石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而得名(一說此石原產真臘國,也稱黃臘石)。為蠟石中最為珍貴的品類。其硬度大,摩氏硬度7°左右,韌性也強,極富穩定性,相比起其他產區的黃蠟石,海南出產的黃蠟石具有非常鮮明的地域特色。
小知識(摘自百度百科)
黃蠟石外文名:Yellow stone
別名:黃龍玉
得名:表層內蠟狀質感色感
類型:矽化安山巖或砂巖
主要成分:石英
硬度:6.5~7.5
歷史文化
據說,古時的這種黃蠟石生產極少,《金玉琑碎》說:“臘石者,真臘國所出之石也,質堅似玉,非砂石不能磨與琢也。昔人曰碔砆亂玉,碔砆即臘石也。”黃蠟石同其他奇石不同,它不以“透、瘦、漏、皺”著稱,而以石表滋潤細膩,色彩純黃,耀人眼目,同樣具有任人想象的空間而受人鐘愛。
中華民族對色的概念是:宇宙的黃、紅、藍三顏色“黃”為首,天玄地黃,黃乃土地之色,陰陽五行中“土居中”故黃為中央正色,黃為帝皇,黃河之象征。黃色是中華民族炎黃子 孫的共同符號。黃色是佛教、道教、儒家思想中地位最高的顏色。黃蠟極品凍蠟是繼田黃石后的新貴,好的凍蠟可與田黃競美。古代稱田黃石為“石帝”,而今品品位高的黃蠟石(凍蠟)應封以石皇后。
分布地區
黃蠟石分布地域很廣,主要分布在廣西、廣東、云南與海南等地,海南主要分布在山區與河流之中,如五指山與南渡江(瓊中等地也出產)是海南十分著名黃蠟石的產地。
主要分類
1、凍蠟。一般認為,凍蠟是蠟石中品位最高的,因此,各地蠟石玩友有動輒將手中蠟石以凍蠟稱之的現象。凍蠟具備如下兩個特質:一是具隱晶或微晶質地、二是有很好的透光性。凍蠟一般具有玻璃狀或蠟狀光澤,有些凍蠟的上述光澤要打磨拋光后才體現得出來。其透光好,品質的高,較易用肉眼判斷它的純凈程度及所含不良包雜質。
2、膠蠟。與凍蠟相比,膠蠟透光度較弱,一般以手電貼近照射可見數毫米光暈散開,但蠟質感往往更強,呈典型的蠟狀光澤。有部份膠蠟是由一種叫“光玉髓”的礦物經酸性土壤滲染而成,其表面蠟黃,而內里卻呈紅棕色或紅黃相間色,可能因礦物滲染或氧化轉色致呈多色,半透明或不透明。
3、晶蠟。晶蠟的晶體較粗,一般帶有角錐狀晶簇的蠟石稱為“晶蠟”,也有把那些肉眼可看見結晶顆粒,結構不是那么均勻致密的蠟石(有些地方稱之“石英蠟”)稱為“晶蠟”或“結晶蠟”。
特點
一般情況下,受日照時間越長的黃蠟石色澤越好。由于海南日照時間較長,因此海南黃蠟石的色澤較之其他地區黃蠟石更為鮮艷,質地非常潤澤、光滑, 深受藏石愛好者的青睞;此外,海南黃蠟石受風蝕的影響不大,造型模糊,形狀突出的并不多見。
小知識:
就目前國內的黃蠟石藏品市場而言,形狀出色的黃蠟石亦是十分罕見。而對于黃蠟石來說,顏色、質地以及形態是確定其價值最為重要的因素。從質地品位而言,黃蠟石分凍蠟、晶蠟、粗蠟與膠蠟等若干等級,其最高品位是質凍色黃。黃蠟石之所以能成為名貴觀賞石,其主 "色相"為黃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而海南的黃蠟石在"色相"上具有明顯的優勢。
現存狀況
隨著人們陸陸續續知道了黃蠟石的觀賞價值和經濟價值。人們像發現了稀世珍寶一樣瘋狂采運黃蠟石,環境造成了破壞,這引起當地政府的高度重視,趕緊下文通告,為保護海南黃蠟石,政府已經不準任何單位和個人大量采挖黃蠟石,違者將受到地方政府的處罰!《海南日報》當時也在顯要的版面上刊登相關的文章。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