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海南野韭菜又名山韭,其花、莖、葉全年可食,一般只采食野韭菜的嫩葉,營養價值高,在海南,野生韭菜廣受歡迎,供不應求,是當地人特別喜愛的野菜品種。
中文學名:野韭菜
拉丁學名:AlliumjaponicurnRegel
別稱: 山韭、起陽草、寬葉韭、巖蔥等
科:百合科
種:野韭菜
分布區域 分布于我國各地
形態特征
野韭菜與家種的韭菜區別不大,須根系,弦狀根,具根狀莖,鱗莖狹圓錐形,種子為黑色。夏秋抽出花薹,呈圓柱狀或略呈三棱狀,常早落;花序似傘形頂生,近似于球形,多數花密集,顏色多為花白色,果實為蒴果,倒卵形。
分布地區
野生韭菜全國各地均有分布,海南主要分布在五指山、白沙、瓊中等山林山坡上,特別喜歡生長在潮濕的山林、坡地與肥沃的田頭。
海南的野韭菜,對窮山僻壤有著天然的適應,惡劣的環境卻造就了它們頑強的生命力,就像海南年輕人的父輩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屈不撓地守望著這片熱土,過著苦澀卻又與世無爭的生活,散漫落后的農耕方式,讓他們養成了不受約束的習性。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鄉的年輕人走出大山,融入城市生活,依然忘不了那野韭菜的獨特味道。
營養價值
野韭菜的花、莖、葉可用于拌、腌、炒、做湯、制粥、調餡等,富含多種營養元素,野韭菜營養較為豐富,嫩莖葉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維生素C、鈣、磷和鐵等成分。此外,還含有豐富的碳化物、蒜素和甙類等。
功效作用
野韭菜性味咸澀寒,《千金?食治》載“宜腎、主大小便數,去煩熱”。野韭菜具有溫中下氣、補腎益陽、健胃提神、調整臟腑、理氣降逆、暖胃除濕、散血行瘀和解毒等作用;適用于陽痿遺精、腰膝酸軟、胃虛寒、噎嗝反胃、便秘、尿頻、心煩、毛發脫落、痔漏、脫肛、痢疾、婦女痛經等病。
野韭菜中的硫化物、甙類等物質,還是一類性興奮劑,具有興奮性器官的作用,可治療腎虛遺精、滑精、陽痿、早泄等癥。研究人員還證實,野韭菜對葡萄球菌、痢疾桿菌、傷寒桿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抵制作用,可用以治療腸炎、下痢等癥。但陰虛火旺、瘡瘍目疾、消化不良者忌食。

發表評論
匿名網友